“中醫藥對外交流與發展迎來了新的機遇和前所未有的高潮。”全國政協委員、河南中醫藥大學科技成果推廣中心主任司富春說。今年兩會,他牽頭起草了緻公黨中央向全國政協提交的重點提案《關于加快推進中醫藥“一帶一路”發展的提案》,提出多渠道多層次聯動、因地制宜推進中醫藥“一帶一路”發展,不僅要加強國際化中醫藥科技創新和産業平台建設,還要創新中醫藥國際教育模式。
“有關中醫藥‘一帶一路’我思考了很多年,為這個提案我做了很多調研。”司富春有着豐富的海外經曆,曾被評為“河南省留學回國人員先進個人”,主持國家優秀回國留學人員基金重點項目。多年來,他一直發揮政協委員參政議政職能,推動中醫藥海外發展。2015年,他就曾向全國政協提交提案《建議将中醫藥納入國家“一帶一路”倡議》。今年河南省兩會期間,他作為列席的全國政協委員,提交了《關于加快推進我省中醫藥“一帶一路”對外交流的提案》,提出通過“一帶一路”加快中醫藥發展,并被該省政協作為重點提案立案,“之後還會開展大規模調研。”去年,他參與河南省中醫藥傳承與創新座談會時也不忘強調,以中醫藥文化傳播為先導,以“新産品、新工業、新關系、新側重、新模式、新平台、新合作、新領域”為突破點,進一步推進中醫藥海外創新發展。
司富春一直相信,通過“一帶一路”推動中醫藥走出去,能加快中醫藥自身發展,“走出去給了中醫藥更多臨床實踐的機會,這是一個雙向交流的過程,與保護傳承并不矛盾。古時候我們也通過吸收印度醫學、阿拉伯醫學的一些先進内容促進了中醫藥學的發展,現在我們也可以引入國外先進技術、理念。”司富春認為,通過“走出去”還可以加快國内中藥産業發展,助力精準扶貧。他在緻公黨中央組織的有關中醫藥産業化現狀與發展的調研中發現,藥材重金屬含量超标、農藥殘留等制約了中醫藥産業國際化進程;另一方面,我國貧困人口多位于丘陵山區,耕地資源稀缺,難以發展傳統農業和大型工業,卻也因為幾乎沒有農藥、化肥、重金屬污染問題,恰恰适合種植中藥材。為此,他向緻公黨中央提交調研報告并建議,加快中藥走出去,助推貧困山區精準脫貧。
作為河南中醫藥大學科技成果推廣中心主任,目前國内中醫藥科研成果轉化率不高也令司富春擔憂。他認為,通過“一帶一路”開展科研合作,可以推動更多中醫藥科研成果落地,如與沿線國家合作成立傳統醫藥交流合作中心、科技研發中心,開辦中醫藥科技展覽會、交流會等,建議建設更多國際化中醫藥科技創新和産業平台。
“中醫藥走出去還要培養更多使者。”司富春介紹,自己有個瑞士學生葛愛德,原先是心理醫生,因為熱愛中醫藥,在50多歲時成了河南中醫學院(現河南中醫藥大學)的一名“大齡”留學生。畢業後,葛愛德在瑞士開診所,他說,“我要通過自己的宣傳和坐診,讓更多人知道中醫迷人的地方除了針灸推拿,還有中草藥。”
如果有更多葛愛德這樣的中醫藥傳播使者,熱愛和使用中醫藥的人就會越來越多。司富春建議,創新發展中醫藥國際教育模式,支持中醫藥高校和醫療機構開辦海外“中醫學院”“中醫培訓中心”,編著易懂、易學、易用的教材,尤其在互聯網時代,可以積極開展線上、線下同步教學。此外,還應加大對中醫院校留學生教育的獎學金支持力度,“吸引更多國外人才學中醫、用中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