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首頁

新聞動态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動态 >> 正文

中藥質量如何把控?中醫藥法專章提供法律保障

發布日期:2017-03-10    作者:     來源:     點擊:

近年來,中藥農藥殘留、重金屬含量,中藥飲片質量,藥用資源開發利用,珍貴藥用動植物保護等一系列困擾中藥行業的難點、熱點問題受到廣泛的關注。良醫還需有良藥,中醫藥服務背後,離不開優質、安全、有效的中藥做支持。

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張伯禮院士作為全國人大代表,曾多次在“兩會”期間提出立法議案,并參加了全國人大常委會對中醫藥法的審議。中醫藥法中專章涉及中藥保護發展,在質量保障和市場監管方面也有相應的具體規定,讓他印象尤為深刻。“中醫藥法明确責任主體,嚴禁有害行為,有利于全面保障中藥材質量。”

中醫藥法從中藥材種植和流通,及加工和使用等方面入手,加強中藥質量管理。這些規定實現了中藥生産、使用全流程有據可循、有法可依,為保證百姓用到好中藥、放心藥,提供法律層面的保障。全程監管、源頭把控

中藥材質量更有保障

聽聞中醫藥法中專門對中藥材種植以及道地藥材設立條款,作出明确規定,和中藥打了七十多年交道的國醫大師金世元欣喜不已。“‘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一方濟之,德逾于此。’孫思邈的著作《千金方》就得名于此,中藥關乎人的生命健康,其質量是療效的核心,馬虎不得。”

金世元說,從源頭保障中藥質量有很多道關需要把控,特别是曆代醫家通過長期臨床驗證總結出來,并被中醫藥界所公認的,療效确切、質量穩定的道地藥材,“從種子種苗的選擇、種植地的氣候生态條件,到栽種的技術、生長年限、采收季節等,都有講究。”

“本次立法體現了國家尊重中藥自身發展規律,和保護中藥的決心。”中國中醫科學院常務副院長黃璐琦院士說,中醫藥法提出中藥飲片生産全過程控制,形成完善的追溯體系,實現中藥來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證,明确流通合格環節的責任主體。“這是保障中藥材穩定供給的必要手段,也是保障中藥材質量的關鍵措施。”黃璐琦說,中醫藥法還特别指出,對中藥材種植過程中使用劇毒、高毒農藥者給予重拳打擊,全面保證中藥安全、有效,有效杜絕摻雜使假等有害行為。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所長陳士林介紹,中藥材種植過程大量使用化肥,會縮短的植物生長年限,從而影響有效成分的積累和藥效。而作為用于治療疾病的中藥材,劇毒、高毒農藥殘留會為臨床使用帶來潛在危險,同時導緻土壤、水體等受到污染。“在中藥材種植養殖過程中,應大力加強特定藥材的有機農藥及有機肥料的開發使用,在中藥材良種繁育上應做好優勢種質資源庫建設,通過育種技術,加強抗病蟲害、克服連作障礙等基礎研究,從産量和質量上做好中藥材品質提升工作。”

定期普查、可持續利用

中藥資源情況将更明晰

“中醫藥法開啟了依法保護發展中藥的進程,有助于中醫藥的長期健康發展。”黃璐琦院士說,中藥資源是整個中醫藥事業的物質基礎,中藥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及中藥材質量是相關工作的重中之重。

中醫藥法中明确,将對藥用野生動植物資源實行動态監測和定期普查,建立藥用野生動植物資源種質基因庫。作為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試點工作專家指導組組長,黃璐琦深感其中的必要性。“參照其他全國性資源普查工作的經驗,中藥資源普查10年左右為一個周期比較合适。通過過去的幾年普查試點工作,中藥資源動态監測信息和技術服務體系也已初步形成。”

開展珍貴、瀕危藥用野生動植物的保護、繁育及其相關研究意義重大。目前,由于生态系統的大面積破壞和退化,中國已成為野生生物種質資源被破壞最嚴重的國家之一。瀕危藥用動植物資源的保護是大勢所趨,也是中醫藥本身發展的需要。

陳士林介紹,長期以來,由于對合理開發利用植物資源認識不足和經濟利益的驅使,一些地區不同程度上對資源進行了掠奪式的采收,加之違反自然規律的不适當墾殖和其他一些原因,使一些藥用植物喪生了合适的生态環境,減弱了資源的再生能力。“可積極開展就地保護與遷地保護、重視以藥理藥效為基礎的代用品研究、健全相關的法律法規、加大執法力度,運用現代生物工程技術實現規模化生産。同時,大力開展保護意識教育,提高全社會的保護意識,從真正意義上保護瀕危野生動植物資源。”

自采自種、臨方炮制臨床用藥更加靈活

得知中醫藥法提及鄉村醫生可自種、自采、自用地産中藥材,浙江省龍泉市龍淵街道水南塢村的鄉村醫生廖葉南難掩内心的激動,“草藥不僅療效好,還可以減輕病人的經濟負擔。以前用外面采的草藥受到很多限制,這下有了中醫藥法,我們鄉村醫生可方便多了!”作為兩千多村民的“家庭中醫”,他時時想着讓鄉親們用上更有效、更便宜的治療方法。

中醫藥法中明确提出支持“臨方炮制”,讓中華中醫藥學會中藥炮制分會副會長、江西中醫藥大學教授龔千鋒感到欣慰。所謂“臨方炮制”即可以因人因地因時制宜,根據醫生的處方對于中藥飲片進行炮制。龔千鋒曾在全國多地中醫院進行過調研,他發現,很多醫生開具處方時,本應使用炮制品的卻用了生品。“比如治療頑固性咳嗽、慢性支氣管炎的三子養親湯由紫蘇子、白芥子和萊菔子組成,醫院通常采用生品,而傳統中藥炮制技藝講究‘逢子必搗,逢子必炒,香氣溢街’。” 龔千鋒說,中醫藥法使臨方炮制有法可依,也使得傳統中醫醫療回歸本位。

“中醫藥法允許診所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根據處方需求做一些特色的中藥飲片炮制,還可以用傳統工藝配制中藥制劑,通過備案的方式即可,無需取得制劑批準文号。這非常符合傳統中醫的特點。”說起中醫藥法對于診所用藥帶來的便利,當歸中醫學堂創始人李永明很興奮。“中醫藥法是‘中醫思維’的立法,符合中醫特色。我們相信,中醫藥法的頒布就是中醫行業,尤其是社會辦醫的‘立春’。不管将來我們還有多少問題需要解決,這必将促進中醫藥的發展,為百姓健康謀福利。”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