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屠呦呦右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的卡羅琳醫學院出席講座。新華社
中國女藥學家屠呦呦7日下午在瑞典卡羅琳醫學院演講時說:“中國醫藥學是一個偉大的寶藏,青蒿素正是從這一寶藏中發掘出來的。沒有大家無私的團隊合作精神,我們不可能在那麼短的時間内把青蒿素獻給世界。”
卡羅琳醫學院大門口當天飄揚着中國、日本、美國和瑞典國旗。早在講座開始前兩小時,就已排起了入場長隊,千人禮堂座無虛席,所有人都期盼着聆聽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的講座。
身着寶藍色套裙的屠呦呦和另兩位該獎得主大村智及威廉·坎貝爾緩緩步入禮堂,一同就座。在大村智和坎貝爾分别演講後,屠呦呦用中文開始了主題演講《青蒿素——傳統中醫給世界的一份禮物》。
一回顧起研究曆程,屠呦呦便精神矍铄。她嗓音洪亮地帶着大家進入到艱苦奮鬥的科研年代和青蒿素的“神奇世界”。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屠呦呦的團隊與中國其他機構合作,經過努力從《肘後備急方》等中醫藥古典文獻中獲取靈感,先驅性地發現了青蒿素,開創了瘧疾治療新方法,全球數億人因這種“中國神藥”而受益。
屠呦呦身後的大屏幕上展示了許多老照片:中國古籍、實驗用品、研究報告文獻等照片都再現了中國科研團隊在傳統中醫中尋找到寶藏,再與現代科學技術相結合,最終治病救人、造福人類的過程。
屠呦呦在演講中說:“通過抗瘧藥青蒿素的研究曆程,我深深地感到,中西醫藥各有所長,兩者有機結合,優勢互補,都具有更大的開發潛力和良好的發展前景。”
她還說:“大自然給我們提供了大量的植物資源,醫藥學研究者可以從中開發新藥。中醫藥從神農嘗百草開始,在幾千年的發掘中,積累了大量的臨床經驗,對自然資源的藥用價值已有所整理歸納。通過繼承發揚、發掘提高,醫藥學研究者一定會有所發現、有所創新,從而造福人類。”
在主題演講中,她多次強調科研成果是各個團隊共同努力的結果,“沒有大家無私的團隊合作精神,我們不可能在那麼短的時間内把青蒿素獻給世界。”屠呦呦最後還與聽衆們分享了唐詩《登鹳雀樓》,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更上一層樓”,去領略中國文化的魅力,發現深埋在傳統中醫中的寶藏。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評選委員會前秘書長揚·林斯滕對新華社記者說:“中文完全不影響我切身感受屠呦呦的故事,演講的配圖和解釋通俗易懂,她缜密結合了傳統中醫和現代藥物學。我認為,中草藥在未來新藥發掘領域扮演着極其重要的角色,非常值得深入挖掘。”
瑞典丹德呂德醫院康複診所所長比吉塔·裡格勒十分贊賞屠呦呦等中國科學家們堅持不懈的長期奮鬥精神,她很确信未來的藥物會來自大自然。“化學工業可能會更快地研發出新藥,但基于自然的治療藥物将會更加持久。”
新華社斯德哥爾摩12月7日電 本文來源:大河網-大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