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上午,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科學院等主辦,郭沫若紀念館承辦的“郭沫若誕辰120周年紀念會暨第四屆中國曆史學獎頒獎儀式”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
中國社科院黨組副書記、常務副院長王偉光表示,郭沫若留給20世紀中國的文化财富仍然具有當代價值和現實意義,他為科學文化教育工作者和廣大知識分子樹立了學習的榜樣。紀念郭沫若,應學習和發揚他具有創新意識、勇于創造的精神,學習和發揚他不斷探求真理、科學務實的精神,學習他既有開放的胸襟、又保持文化自信的精神,學習他堅持以人民為本、服務人民的精神。
中科院黨組副書記方新指出,郭沫若是中科院的重要奠基人。建院初期,他按照黨和國家的要求,提出了中科院的基本方針和工作重點,确立了科研為國家建設服務的路線和趕超國際先進水平的目标。他團結和帶領全院幹部職工,積極為中科院延攬優秀人才,調整和充實科研機構,創造和改善科研條件,為中科院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他大力支持中科院建立學部,加強和完善學術領導,使中科院走上了快速發展的軌道,很快就成為全國科學事業的火車頭。
方新認為,紀念郭老,就要學習他不畏艱險、不斷探索、勇于創新的科學精神,學習他實事求是、尊重科學、尊重人才的民主學風,學習他團結同志、獎掖後進、扶持青年的崇高品德,讓他的精神和品德在中科院創新文化建設中不斷發揚光大。
會議還同時頒發了中國曆史學界的最高榮譽獎——第四屆郭沫若中國曆史學獎。中科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研究員郭書春主編的《中國科學技術史·數學卷》獲得一等獎。

紀念會現場(中國社會科學網 楊崇海/攝)
文章來源:中國科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