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新加坡12月15日電(記者胡隽欣) 新加坡衛生部長顔金勇15日在第十屆東盟中醫藥學術大會暨第三屆亞洲針灸高層論壇上說,政府計劃撥款科研經費給相關機構和個人,研究探讨中醫中藥如何有效應對衛生保健等課題,尤其在新加坡老齡化社會日益凸顯的慢性病領域,推動中醫藥和西醫治療互相取長補短、提高療效。
顔金勇說,早期中國移民給亞洲地區帶來中醫學知識,如今東盟各國中醫院和中醫診所到處林立,中醫師專業水準也逐漸系統化和規範化。而公衆對整體醫療領域專業水準的要求随着保健意識的提升而逐步提高,中醫師需要及時學習和跟進中醫藥知識和臨床應用的新發展。因此,新加坡衛生部和中醫管理委員會将推行中醫自願延續教育課程,鼓勵中醫執業者繼續學習。
據悉,此次為期兩天的大會,将有來自東盟各國和中國的中醫藥界專家學者發表專題演講。新加坡《聯合早報》引述中醫師公會會長黃進來說,從倡議創立至今剛好30年的東盟中醫藥學術大會,對促進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泰國和菲律賓等東盟國家的中醫藥發展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
東盟中醫藥學術大會由新加坡中醫師公會、印尼中醫協會、馬來西亞華人醫藥總會、泰國中醫藥聯合總會和菲律賓中醫師公會5個團體發起。第一屆學術大會于1983年6月在新加坡召開,此後每3年在各成員國輪流舉行。
“亞洲針灸高層論壇”由新加坡中醫師公會、中國針灸學會、台灣中華針灸醫學會3大民間團體于2009年創設,每兩年舉辦一次,旨在通過專家之間交流針灸臨床與研究的新進展,加強亞洲區域針灸醫學的合作聯系。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