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國家明确把包括現代中藥在内的生物醫藥産業納入戰略性新興産業的7個重點領域。無獨有偶,今年的兩會上,扶持發展“大中藥産業”的呼聲也引發廣泛關注。
中藥是傳統的,卻劃為戰略性新興産業;中藥産業既為産業,已示其“大”,卻又稱其為“大中藥産業”。其原因就在于在當今經濟社會發展格局中,中藥産業具有着潛力巨大、有待發掘的多元價值。宛西制藥的成長正是一個很好的诠釋案例。
戰略性新興産業要求必須掌握關鍵核心技術,具有市場需求前景,具備資源能耗低、帶動系數大、就業機會多、綜合效益好的特征。大中藥産業則是以中藥工業為主體、中藥農業為基礎、中藥商業為樞紐、中藥知識經濟産業為動力的新型産業。
曆經數十年發展,中藥産業日益顯示出的作用和價值确乎與上述兩種定位相合:中藥産業主要依靠可再生的自然資源和農業資源,産品附加值高,能源消耗少,污染物排放少,具備低碳經濟和循環經濟特征。中藥産業帶動力強,不僅中藥工業發展迅猛,而且産業鍊條向第一産業農業和第三産業服務業延伸,不僅可以帶動前者的種植、養殖業,促進農民緻富和農村産業結構調整,還能帶動後者的研發、物流、零售,尤其是健康服務業的發展,促進和增加就業。
更可喜的是,中央對民生的關注、醫改的深入推進和人民群衆的健康需求,決定了中藥産業具有良好的成長性,市場前景可期、空間廣闊。同時,随着中醫走向世界步伐的加快,中藥産品和服務在國際醫藥市場将大有可為,可以化我國的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形成新的對外貿易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