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首頁

學院風采

當前位置: 首頁 >> 學院風采 >> 正文

中西醫學術融合是對生命的尊重

發布日期:2017-05-16    作者:     來源:     點擊:

5月11日,201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美籍德裔科學家、神經生物學家托馬斯·蘇德霍夫教授與《中國中醫文化藍皮書》主編、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藥文化研究與傳播中心主任毛嘉陵在成都全球創新創業交易會四川九陣妙凰分會場,展開了一場關于“中西醫文化”的對話。

本次活動以現代醫學與中醫藥創新發展為基礎,從融合共生層面探讨醫學與人類身心健康之間的密切關系,從健康管理入手探讨現代醫學與中醫藥治未病思想如何協同發揮作用。托馬斯·蘇德霍夫與毛嘉陵就中西醫的生命觀、中西醫的健康管理、中西醫的未來發展趨勢三個議題展開了深入探讨。

“我雖然不懂中醫藥,但十分敬重中醫藥學,在從事臨床工作時曾多次見證過中醫藥的療效。”托馬斯·蘇德霍夫表示。他因發現并解釋了細胞内部囊泡運輸調控機制,而于2013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他認為“無論是東方醫學智慧還是西方醫學技術,根本上都是對生命的探究,都是為了讓生命更有尊嚴、更具質量,而中西醫兩種思想的交流碰撞是必要而且有價值的,學術上的融合交流也是對生命的尊重”。

毛嘉陵認為,上千年的中國醫藥發展史已充分證明,中醫藥在“天人合一”自然整體觀影響下、以象信息為認知思維核心所構成的中醫藥科學知識體系,具有明顯的理論特色、臨床優勢和确切療效。中醫藥已呈現三大發展趨勢,中醫藥服務全人類是大勢所趨。

“期待更多國際科學精英關注和研究中醫藥,以促進中醫藥學術的國際化創新發展,為人類健康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受這次活動的啟發,毛嘉陵希望借助《中國中醫文化藍皮書》學術平台和金匮中醫藥文化發展基金會平台,啟動旨在獎勵中醫藥學術傳承與創新的“中醫諾貝爾獎”——金匮獎。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