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學科建設

中藥學

當前位置: 首頁 >> 學科建設 >> 重點學科 >> 中藥學 >> 正文

中藥學學科介紹

發布日期:2024-11-08    作者:     來源:     點擊:

中藥學是一門以中醫理論為指導,研究中藥的基本理論,來源、采集、炮制、鑒定、功效、生産和臨床應用的綜合性學科。中藥學與藥學相輔相成,構成了我校的優勢學科群。

中藥學學科始建于1959年建校之初,1978年開始招收和培養中藥學碩士研究生,1981年獲中藥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2003年獲中藥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2005年成為首批浙江省“重中之重”學科,2007年獲批設立中藥學一級學科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013年成為浙江省“十二五”重中之重一級學科,2016年列為浙江省“十三五”一流學科(A類),2017年入選浙江省重點建設高校優勢特色學科,2023年入選浙江省“十四五”優勢特色學科。中藥學學科以中國工程院李大鵬院士為學科帶頭人,擁有中藥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和碩士授予權,2020年增列中藥學專業學位碩士授權點;建有中藥學一級學科博士後流動站;擁有中藥學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省級重點支持現代産業學院(伟德国际1946官网康恩貝中伟德国际1946官网),省級重點實驗室、省級工程研究中心、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及藥食植物活性成分與健康浙江省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等一批國家級、省級教研平台;人才培養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及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

學科主要研究方向

中藥學學科以“浙八味”等浙産道地藥材和特色藥材為主要研究對象,從中藥制劑學(藥劑學)、中藥分析學(藥物分析)、中藥藥理學(藥理學)、中藥化學(天然藥化、藥物化學)、中藥資源學(生藥學、微生物與生化藥學)、中藥生物技術、中藥炮制學、臨床中藥學等二級學科着手,聚焦以下5個方向開展研究。

中藥資源與品質提升:以“浙八味”道地藥材和浙産珍稀特色中藥材的資源收集、馴化和栽培等研究為重點,開展中藥材規範化種植基地建設;以内生真菌對宿主及藥材品質的影響及其資源開發和應用為研究點,探尋内生真菌的生物多樣性、菌群結構與藥材品質的關系及其可能的分子機制。

中藥生物技術與炮制工程:圍繞中藥材活性成分代謝合成、種質創新及生物技術應用等領域,開展中藥活性成分生物合成途徑解析、代謝機制及調控利用等基礎研究與應用開發;采用藥物化、代謝組學、PK-PD等研究中藥炮制前後物質變化以及譜效關系,闡明中藥炮制、配伍的機理;開展中藥材及飲片的質量标準和快速檢測體系研究,實現中藥飲片生産的自動化、規範化及炮制過程的智能化控制。

中藥藥效物質基礎與作用機制:應用多元生物信息技術,研究中藥在多元生物信息中的關鍵環節和整體網絡穩态調節作用模式,發現中藥在生物體内作用的藥效靶點,揭示中藥的有效性及“方證關系”内涵;圍繞中藥藥效物質基礎,開展中藥化學成分的體内外分離純化、結構鑒定、作用機制、結構改造與修飾等領域的研究,開展中藥藥效物質基礎、作用機理與構效關系研究。

中藥制劑關鍵技術與質量控制:主要涵蓋中藥藥劑、藥劑學、中藥分析與藥物分析等二級學科。開展中藥制劑的傳承、前處理、成藥性評價、過程控制與質量标準、緩控釋制劑技術、納米靶向給藥關鍵技術、聯合用藥配伍、制劑關鍵技術以及生物信息學分析研究。

中藥新産品開發:以開發新産品為導向,以高血壓、糖尿病、高尿酸血症、肥胖等代謝性疾病的治療藥物或保健産品和浙産特色藥材深入研發為重點,系統開展證候動物模型、藥效比較、作用機制、藥效物質等研究,研發代謝性疾病的治療中藥新藥或保健産品。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