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介紹
總體概況:浙江省神經藥理學與轉化研究重點實驗室(英文名:Key Laboratory of Neuropharmacology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 of Zhejiang Province), 是浙江省科學技術廳2021年度認定的省級重點實驗室。該實驗室進一步促進基礎醫學-藥學與臨床學科的深度交叉融合,研究腦疾病發病新機制,完善中醫腦病理論;發現臨床防治腦疾病的精準新靶點,為精準醫學提供新的技術手段,同時也為培養造就中醫藥創新人才,推進學科發展做出重要的貢獻。
實驗室研究方向:本重點實驗室在以往建設的基礎上,主要圍繞以下三個主要研究方向開展研究:
研究方向一:腦内組胺等神經遞質及其受體的神經藥理學作用研究;通過引入神經科學相關技術與工具,系統性闡明組胺能神經環路及組胺受體結構與功能,明确其在腦損傷相關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的作用機制,并進一步中西醫結合尋找到針對組胺等的新靶點以及相關的先導化合物,對缺血性腦損傷等慢性腦病的防治有重要意義。
研究方向二:癫痫/藥物成瘾/抑郁症等腦疾病的神經藥理學作用機制及藥物新靶點研究;利用現代神經藥理學結合其他多學科技術手段,聚焦對癫痫、藥物成瘾、抑郁症等重大腦疾病在分子、細胞及神經環路水平開展深入的機制研究,發現疾病發生、發展的新機制和潛在的藥物新靶點,評價對疾病早期診斷和治療的潛在作用。
研究方向三:中醫藥防治慢性腦疾病基準物質及作用機制的研究;聚焦對慢性腦疾病的機制研究,發現疾病發生、發展的新機制和潛在的藥物新靶點,評價對疾病早期診斷和治療的潛在作用。基于經典名方和醫療機構制劑的二次開發;以上述研究成果為基礎,進一步研究臨床經典名方和醫療機構制劑對各類慢性腦疾病療效。
實驗人員簡介:實驗室現有固定研究人員33人(傑青2人,優青2人)。團隊成員來自不同學科,具有明顯的學科交叉特色;大多具有博士、博士後學習經曆;由正高、副高、中級、初級等不同層次人員組成。其中副高(含)以上職稱或具有博士學位人員比例達90%以上,并有資深專家、年長者作為科研指導。本團隊具有較強的科研創新思想、活力和熱情。
實驗室項目、成果、交流合作情況:實驗室先後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面上項目、青年基金項目、省部級科研項目及與企業合作的橫向項目共一百餘項。相關研究發表在Neuron(Highlight with Video Abstract),Nature Communications,Nature Nanotechnology,Annals of Neurology,Molecular Psychiatry,Biological Psychiatry(Cover Paper),Journal Experimental Medicine,Cell Report,Journal of Cell Biology, Pharmacology Therapeutics等國際著名期刊上,其中6篇論文被F1000推薦。獲得多項授權專利并成功轉化,研發國家新藥2個,院内制劑2個。編寫專著及教材多部。
實驗室交流合作情況:實驗室積極開展對外開放合作,與日本岡山大學醫學部研究生院Nishibori教授和東北大學的Yanai教授進行癫痫的單克隆抗體藥物的藥效學的評價實驗與合作,與荷蘭的Leurs教授以及德國的Stock教授合作研發組胺受體拮抗藥,并與韓國首爾國立大學和澳門大學的合作者從事針對慢性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的小分子抑制劑的開發及藥效學全面評價等研究。目前已經合作在國際期刊發表相應的成果。在國内一直與浙江大學及其附屬醫院、伟德国际1946官网,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所,上海中醫藥大學等高校開展針對重大腦疾病的發病機制及藥理靶點發現的合作研究;并與華東醫藥、康恩貝、山東綠葉等國内知名藥企合作開展臨床前藥效學評價研究,已經獲得專利3項,其中與吉林英聯尚德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合作研究Q808抗癫痫作用藥效學評價及機制,完成臨床前藥效學評價,已經拿到藥物臨床試驗批件2018L02506。
實驗室儀器設備情況:實驗室儀器設備設備總值達2200多萬元,包括在體光遺傳學神經環路調控及腦電記錄系統(美國Blackrock公司的Cerebus D64系統),小動物視頻腦電記錄系統(澳大利亞ADInstrument公司的Powerlab系統),離體電生理膜片鉗系統(德國HEKA的EPC-10系統),小動物微透析系統(瑞典CMA公司),冰凍切片機(德國萊卡公司CM1950系統), 核轉染系統(德國Lonza公司的Nuclepfector2b系統)、納米微量蛋白分析儀(美國Protein simple公司的Nanopro1000系統),流式細胞儀(美國BD公司的LSRFortessa系統),激光共聚焦顯微鏡(德國蔡司的LSM880系統),雙色紅外激光成像系統(美國Li-COR公司的Odyssey系統),激光粒度Zeta電勢測定儀(英國馬爾文公司的Zetasizer Nano ZS90系統),氣相色譜儀(日本島津公司的GC-2010A系統)等。
重點實驗室基礎科研平台的儀器設備不同程度地向高校、醫院、企業科研人員開放,以最大程度的擴大儀器的共享率。
實驗室主任介紹

陳忠
伟德国际1946官网校長,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浙江省政協常委,民進省委會副主任委員。國家級領軍人才,國家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浙江省特級專家、浙江省首批衛生領軍人才、浙江省151人才重點培養層次、浙江省神經藥理學與轉化研究重點實驗室主任。
本科畢業于上海醫科大學獲學士學位,在日本岡山大學獲得碩士和博士學位,多次赴日本東北大學,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加拿大多倫多大學進行合作研究。
人物履曆
曾任浙江大學基礎醫學院副院長、伟德国际1946官网常務副院長兼醫學部副主任、伟德国际1946官网副校長、衛生部醫學神經生物學重點實驗室和浙江省神經生物學重點實驗室副主任。
社會兼職
中國藥理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神經科學會常務理事,中國藥理學會中藥與天然藥物藥理專業委員會第九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藥理學會生化與分子藥理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Clinical Traditional Medicine and Pharmacology》主編,《Neurochemistry International 》《Neuroscience Bulletin》《浙江大學學報(醫學版)》副主編,《Current Neuropharmacology》《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Experimental Neurology》編委。
學術成果
在Nature, Neuron, Nature Neuroscience, Nature Communications,Nature Nanotechnology, PNAS,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Annals of Neurology, Molecular Psychiatry, Biological Psychiatry, Journal Experimental Medicine, Journal of Cell Biology等期刊發表 SCI 學術論文390餘篇,其中11篇被F1000推薦,14次被專題評述,被引超萬次,連續四年入選Elsevier高被引學者。主編及參編著作18部,包括十四五規劃教材《藥理學》《分子藥理學》《臨床藥理學》《醫學類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案例集》等著作及教材。獲得專利14項,已轉化2項。
承擔的主要課題
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82330116,HMGB1介導的細胞特異性神經炎症在發育異常相關癫痫形成中的神經重塑機制及其防治的新型抑制劑研究,2024.01-2027.12,220萬
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區域創新聯合項目,U21A20418,組胺H3受體介導的攝食神經網絡在肥胖症中的作用及機制研究, 2022.01-2025.12,260萬
3. 科技創新2030-“腦科學與類腦研究重大項目”---“情緒情感演化及與認知互作的神經環路機制”項目(2021ZD0202800)--課題三“情緒向情感動态轉化神經環路可塑性機制”(2021ZD0202803),2021.12-2026.11,陳忠、羅敏敏、胡薇薇,800萬
4. 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LD22H310003,慢鈉通道Nav1.6介導的下托興奮性谷氨酸能神經環路在難治性癫痫發生中的作用及其新型阻滞劑研究,2022.01-2024.12,100萬。
5. 浙江省神經藥理學與轉化研究重點實驗室,2021E10014,2021.01-2022.12.31,200萬,
6.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81872844,特異性敲除膽堿能神經元上組胺H1受體誘發精神分裂症樣陰性症狀及其藥物靶點的研究,2019.01-2022.12,60萬
7.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81630098,Caspase-1介導的突觸剝離在小兒熱驚厥發生中的作用及其特異性拮抗劑的研究,2017.01-2021.12,278萬
8.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91332202,癫痫異常網絡導緻認知行為障礙的分子基礎,2014.01-2017.12,300萬
9.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1273506,低糖後處理對缺血性腦損傷的保護作用及機制,2013.01-2016.12,90萬
10.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群體,81221003、81521062、81821091,突觸和神經環路調控的分子機制及其在神經精神疾病中的作用,2013.01-2021.12,段樹民 羅建紅 陳忠,李曉明,周煜東,1650萬
11. 浙江省重點科技創新團隊,2011R50014,小分子藥物研發關鍵技術科技創新團隊,2012.7-2015.6 300萬
1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81030061,中樞組胺及其受體對腦缺血後星形膠質細胞功能和膠質疤痕形成的作用及其機制研究,2011.01-2014.12,240萬
13.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2011CB504403,子課題:神經保護幹預的新标靶研究,2011.01-2015.12,160萬
14. 國家科技重大新藥創制專項-創新藥物研究開發技術平台建設,2009ZX09303-004,子課題:抗惡性腫瘤、心血管病、神經精神系統疾病新藥臨床前藥效學評價技術平台,345萬
15.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30725047,神經精神藥物藥理學,2008.01-2011.12,200萬
16.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R01,No. 1R01DE018575-01,小鼠擴散性三叉神經痛的基因型和表現型研究,2007.7-2012.6 ,USD 19.23萬美元
17.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0572176,組胺對NMDA誘發的興奮性神經元毒性的保護作用及其機制,2006.01-2008.12,27萬
18.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0472013,中樞組胺/多巴胺系統與帕金森病的發生和治療,2005.01-2005.12,8萬
19.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0371638,L-Carnosine 調節中樞組胺能神經和抗癫痫作用的研究,2004.01-2006.12,20萬
20.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0000019,阿爾茨海默病動物模型中中樞組胺的作用機制研究,2001.01-2003.12,16.5萬
獲獎情況
1.2023,将“和合”思想和中醫藥現代高等教育思想有機融合,構建基于“和合”思想的藥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與實踐,國家教學成果獎二等獎,2/11
2.2022,颞葉癫痫的神經環路機制及藥物治療新策略,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一等獎,1/6
3.2022,基于“和合”思想的中藥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與實踐,浙江省教學成果獎一等獎,1/7
4.2022,創新村醫培養、服務鄉村振興——新時代“赤腳醫生”培養的浙江模式,浙江省教學成果獎二等獎,2/10
5.2021,耐藥性癫痫起源、遞質、通道、核團的新發現及臨床轉化,重慶市自然科學一等獎,3/5
6.2018,腦卒中防治的藥物新靶點及新策略,教育部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7
7.2017,藥明康德生命化學研究獎
8.2015,缺血性腦損傷的藥物治療新靶點及意義,浙江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5
9.2011,神經源性組胺新作用的發現及其意義,陝西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11
10.2010,5-脂氧酶/半胱氨酰白三烯受體在腦損傷中的調節作用腦缺血新型治療藥物的基礎研究,浙江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8
11.2010,癫痫的應用基礎及臨床研究,中華醫學獎三等獎,2/15編号:2010210
12.2010,TAU蛋白病異常神經網絡新靶點研究,重慶市自然科學一等獎,4/5
13.2008,癫痫發病機制及防治的系列研究,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5/10
14.2006,腦内組胺系統在腦疾病發生與治療中的意義,浙江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9
15.2005,腦缺血新型治療藥物的基礎研究,浙江省醫藥衛生科技創新一等獎、浙江省科技進步二等獎,3/9
16.2007,浙江省青年科技獎
17.2002,獲得第六屆中國藥理學會Servier青年藥理學工作者獎